读小房子有感

更新时间:2023-06-07 19:25:22
读小房子有感

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,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,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。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“流水账”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小房子有感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读小房子有感1

《小房子》的作者是美国的维吉尼亚·李·伯顿。

故事讲述的是,在一个农村里有一座小房子,她在那里生活得可快乐了。清晨,她看着太阳公公带着笑容上山;傍晚,她看着月亮姐姐出来,看着她从瘦到胖又从胖到瘦;看着苹果树在月光下跳舞。满山遍野的.雏菊,四季不断交替……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谐,但小房子对城市很好奇,她很想知道住在那儿会怎样。

终于她如愿以偿,首先是修路的工人来了,汽车越来越多,小房子的周围全是高楼大厦,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烟尘,让人无法呼吸,她怀念那开满雏菊的田野,还有在月光下跳舞的苹果树……

有一天,主人后代的孙女来到这里,把她运到了田野,移到了绿色青青的小山冈,她又变得快乐自如了。

通过这个故事,我明白了,有时我们向往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,看似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。

读小房子有感2

也许有一天,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丽美好的人。他可以为了你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,你也愿意为了他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从此以后,无论岁月如何流转,你们都将厮守在一起,消磨蹉跎这漫长的岁月,这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。

今天我们要读的书是《小狗的小房子》,这是一篇获得过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优秀作品。

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孙幼军,他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。 ……此处隐藏5205个字……大学的海滩,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用沙子垒起一座小房子,这个小女孩叫瑶瑶。当看到她做的小房子极为巧妙时,作者问她是谁教她的?她说是自己想的。作者说,儿童的创作,是看见什么样,就画成什么样,可这样,却受到了大人们的反对。于是,儿童的创造性便纳入成人世界那条既定轨迹,他们创作,不再是眼中看到的,而更符合规范的东西。

看完这篇文章,我突然感到这不就是当今儿童的状况吗?我们如今受着大人们的束缚,我们的所感所想,不再是自己的,而是大人们要求的、限制的。我们中国孩子如同关在笼中的小鸟,失去了自身的自由,本来可以放学回家,在小区里跑着、跳着,解一天学习的苦恼,与朋友们欢聚一堂,一起诉说着喜、怒、哀、乐,周末,可以去公园、游乐场嬉戏,去博物馆长见识。可是现在,放学回家,要面对如山的作业,还要听父母的唠叨,在小区中,学生们的足迹也消失,星期六与周末,还要在家长的再三催促下去上课外班。在游乐场、公园,学生们的笑声已经流走;在博物馆,学生们只可以一笑而过,却不踏入。

中国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':我想搭帐篷,大人说:“不行,太危险了!”;我想出去玩,大人说:“不行,现在不好好学习,长大很苦的!”。不行!不行!不行……甚至有的家长连闲书也不给孩子看,甚至还说:“一天到晚看书,又没用,多做点作业,多上点课,也别出去玩了”。在做题时,我们有自己的方法做,可大人却说:“不行,这个方法不好,要怎么怎么做!”

在这里,我想对家长们说:“请你们不要给我们太多压力,太多烦恼,太多束缚,给我们一点思想的空间,给我们一点幻想的时间,给我们一点自由的空隙,给我们一点创造的间隙!撒手吧,别有太多束缚,别有太多压力,别有太多烦恼,彼此谦让,彼此照应,牵着手,一起走完余下的岁月与时光。”。

《读小房子有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